亞心網訊(記者張冬梅)經過半年的裝修改陳,7月9日,新疆博物館大型原創專題展《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陳列》重新開放,文物數量較改陳前增加了1倍。
記者從新疆博物館了解到,這次展覽共匯聚了新疆境內、絲綢之路沿線的210件精品文物。該展通過展示館藏古代干尸標本,結合石器、木器、彩陶、食物、飾品、紡織物、文書、彩繪泥俑等隨葬文物,系統形象地再現了新疆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與社會風貌。
這里有靜臥3800余年的“樓蘭美女”,有安詳可愛的“且末寶寶”,有彩繪紋樣飾面的時尚扎滾魯克“大媽”,還有唐朝高昌國左衛大將軍張雄;有地域特征鮮明的陶器,有聞名中外學術界的吐魯番文書,有歷經千年仍光鮮艷麗的毛、麻、棉、絲織物,還有千姿百態的唐代泥俑……
新疆博物館館長侯世新介紹說,本次展覽吸收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其中很多文物或是第一次走出“深閨”與觀眾見面,或是來自新疆各地,向觀眾提供豐厚的自然與人文知識。
科學藝術的布展是這次裝修改陳的特點,用現代技術重現的羅布泊,綠波蕩漾、水草豐美,將古代干尸放置其中,引起人們關于死者生前生活的種種美好聯想。
據介紹,展覽通過圖表、照片、模型、歷史文獻、幻影成像、互動游戲等多種手段增強觀眾的參與度,拉近文物與觀眾的距離。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通過復原小河墓地剖面、阿斯塔那墓葬內部場景等,使觀眾朋友們一改往日單調地看文物、聽講解式參觀,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角色參與到博物館的展覽中來,在互動參觀中體驗考古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