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巖)故宮博物院九十華誕系列展覽之“石渠寶笈特展”自9月8日開幕后,觀眾參觀熱情不斷增長,尤其是在武英殿展區,為親眼目睹《清明上河圖》的國寶真容,觀眾們在武英殿門前排起了長隊。據調查,在武英殿區域,觀眾平均需要排隊3-4個小時,高峰時段排隊時長會達到6個小時。
針對觀眾對排隊時間過長的不滿,故宮院方昨天回應表示,觀眾排隊過長的最直接原因,還是觀眾在展廳內移動速度較慢,而來到展柜前的觀眾不肯輕易離去,個別觀眾不聽從工作人員勸導,導致排隊的人群不斷增長。院方針對開幕以來觀眾排隊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管理、提升服務。比如:調整排隊路線,避免觀眾在烈日下長時間等候;在沿途設置40把座椅,方便老人等有需要的觀眾適當休息等等。
針對“為什么《清明上河圖》不能單設一個展廳?”的質疑,故宮表示,武英殿是最適合《清明上河圖》等國寶級書畫文物展示的空間。因為武英殿屬于紫禁城中空間較大的殿宇,其中的展陳設備、溫濕度控制等精密設備的配置,展廳環境和整體布局的設計,安保措施的級別,均是按照國寶級書畫藏品的獨特需求而專門設置、最高配置,以保證它們在最佳、最安全的環境下展出,此外在展覽內容上,故宮希望展現出“石渠寶笈特展”的學術內涵、文化厚度和歷史縱深,《清明上河圖》作為特展中具有代表意義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展品共同組成展覽的內在邏輯,一起訴說著《石渠寶笈》著錄珍品的不凡身世。而這些,是故宮博物院希望觀眾更多去關注和了解的,也是很多觀眾在參觀中所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