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網訊】西峽縣五里橋鎮封灣村農民劉黨強癡情“紅色文化”30余載,潛心收藏抗戰歷史珍品。今年,他把自己多年的藏品進行分類整理,自建紅色展館免費向社會開放,用自己的特殊方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在五里橋鎮封灣村一處院落里,用彩鋼板蓋起的簡易房就是劉黨強自建的紅色展館,屋內墻壁上、展柜里、桌子上處處都存放著他數十年精心收藏的抗戰歷史珍品。
劉黨強出生在紅色革 命家庭,1937年抗戰爆發以后,他爺爺和他三爺爺組建了西峽縣抗日救亡話劇團,到處進行演出,宣傳抗日救國鼓舞軍民斗志。他小時候經常聽父輩人講日軍入侵西峽口一事,抗戰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把當地軍民打鬼子的故事及戰爭遺物等紅色文化進行收集整理的想法。
劉黨強成立了西峽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專門從事西峽口抗戰研究和抗戰遺物收藏。通過深入研究,他了解到, 1945年,侵華日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豫西鄂北會戰,妄想攻占西安,企圖占領整個中國,西峽口抗戰作為豫西鄂北會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時143天近五個月的時間,殲滅日寇23000多人。西峽口抗戰是中國八年抗戰最后的槍聲,是中國八年抗戰中唯一舉行戰地受降儀式的地方,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然而這一歷史事實卻鮮為人知。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他把家里收藏的抗戰物品系統展現出來,讓人們免費參觀,教育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人士不忘歷史,不忘國恥。
對抗戰遺物、抗戰武器的收藏,劉黨強下了不少功夫,他一有時間就深入到當時抗戰爆發地丁河、重陽、五里橋的村村寨寨、山山嶺嶺進行尋訪。其收藏品種主要有:抗戰老兵的軍功章,抗戰用的步槍、大刀、手雷等武器50件,抗戰圖片50多幅,抗戰歷史書籍100余本,紅色小人書200余本,偉人像章、畫像等其他紅色物品200多件,暫且建設兩間簡單的展室對外開放展出。
劉黨強打算以后在重陽馬鞍橋規劃建設大型抗戰紀念博物館,把當年軍民抗戰的英雄事跡,通過展館的形式全部展示出來,以供后人參觀,教育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