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關鄉王劉莊村,70歲的王大發是附近村里無人不曉的人物,鄰居們都稱他為“民俗博物館館主”。近日,記者在王劉莊村見到了這位裝扮有點仙風道骨的王大發。
在村里,村民告訴記者,看到院子里樹最多的就是王大發家。記者敲開紅色的鐵門,出來一位老太太,是王大發的妻子馮女士,說明緣由后,開門讓記者進屋。
“他在后院忙著,我帶你去叫他吧!”馮女士說。記者跟著馮女士穿過院里一條小道,旁邊放著幾個老舊的木犁和推車?!袄贤?,有人找!”馮女士喊道,一個正在打磨鐵具的老先生抬起了頭,胡子有5厘米長,上身里面穿了一件白襯衫,外面套了一件藍色唐裝,像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的混搭裝扮,給人仙風道骨的感覺。
隨后王大發帶領記者參觀他的收藏,家里十幾間屋子放滿了他從四處淘來的東西,就連居住的臥室里都是他的藏品。老家具一間,獨輪車一間,各式酒瓶一間,燈具一間,水煙袋一間······還有珍藏在臥室里的十幾把軍刀。
在老家具中,王大發收藏了很多舊時的雕刻精美的梳妝臺,還有只有在古裝片里才能看到的老式座椅和雕花大床?!斑@些都是我從別人那兒淘來的,如果我不買來,他們就當柴火燒了,這些都是老東西,他們都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你看這雕刻的花紋都是手工的?!蓖醮蟀l指著說。
在他臥室對面的一間房里,擺放了上百個煙袋,有明清時候的,還有民國時期的。王大發說,這些東西大多市面上都沒有了,在他這兒可以飽一下眼福。對于臥室里珍藏的軍刀和明清時期的一把劍,王大發格外愛惜,他說這些很有紀念意義,有很多都是抗日時期殺過日本鬼子的,收藏它們就是讓人們知道中國抗戰的歷史。有很多年輕人都會慕名來參觀,他就給年輕人講解。
“干收藏20多年了,就是興趣愛好,將即將消失的民俗文化保留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民俗的東西,我要將自己的收藏打造成民俗文化博物館?!?/p>
對于收藏,王大發告訴記者,妻子并不是很贊成,但拗不過他的堅持和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70歲的他依然還會騎著他的電動三輪車到外面掏“寶貝”。最遠跑到登封、新密去淘寶。
新鄭播報 李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