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表演
昆曲表演
昆曲暗戲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金琎攝
一邊是強悍激昂的陜西老腔,一邊是纏綿綺麗的昆曲,昨天下午,在南京博物院“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的開幕式上,著著實實來了一個南北戲曲的現場“打擂臺”。此前,晨報曾報道過本次展覽中的兩件重要文物——華美的蘇州“堂名燈擔”和山西出土的金代戲曲磚雕。
瀕危戲種下月來演出,一人演出五人效果
匯集了200余件戲曲文物的“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昨天在南博正式開幕了,開幕式很特別,在入口處搭建了兩個小戲臺,先是電影《白鹿原》中曾震撼到觀眾的陜西老腔,在西邊的戲臺上響起,據悉,幾位演員都是專程遠道而來,一曲既罷,觀眾都紛紛贊嘆“有力道!”接著,東邊的戲臺上,精致文雅的昆曲唱腔又讓人沉浸到江南情懷中。
記者了解到,沒趕上開幕式的觀眾還有很多機會可以領略到多種地方戲曲。昨天,策展人王美詩告訴記者,“首先是,在接下來的十天內,這個陜西老腔都會固定下午在老茶館演出,觀眾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微信號。偶爾,演員也會來展覽現場的小戲臺上表演一下,但這邊的位置實在太少,所以要提前預約?!?/p>
同時,王美詩還提到,在展覽的這長達四個月中,南博還將會邀請一些其他南京觀眾平時比較少接觸到的戲種來演出,“比如十天之后,我們會請來山東一位唱皮影戲的老先生,他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瀕危戲種傳承人,一個人就可以演一臺戲。他有一個專門的樂器,有十個組件,表演的時候,結合手、口技、腳,一個人就能演出剛才你們看到的幾個人合演的效果?!?/p>
此外,王美詩還提到,展覽中也專門為青少年安排了互動環節,比如教孩子們如何操縱皮影戲,還有教孩子們玩“暗戲”。什么是暗戲?王美詩介紹,清代乾隆、嘉慶以后,江南士大夫們喜歡用一些昆曲把玩的小擺件來玩猜戲,而這些擺件,是用白玉、水晶、瑪瑙、翡翠等珍貴石材制作而成,異常精美。王美詩指著其中一組展品解釋道:“比如這個是戲中柳夢梅戴的帽子,這個是杜麗娘洗臉用的盆子、鏡子、梳子;另外,這個是畫和毛筆,那么資深的戲迷自然就能猜出分別是《游園驚夢》和《拾畫叫畫》。
故宮修復乾隆皇帝“倦勤齋”的3D影像首次外借
在展廳里放置皮影戲的展柜后面,還暗藏著一個小天地。記者了解到,這里就是為青少年安排互動教育活動的場所。而與此同時,這里的大屏幕還會播放關于修復乾隆皇帝“倦勤齋”的3D影像。王美詩稱:“乾隆皇帝為他的母親,在‘倦勤齋’里修建了這個豪華的戲臺,把江南風格整體搬遷到了故宮里,背景則是有透視畫效果的西洋油畫。近年來‘倦勤齋’才修復好,而故宮博物院拍攝的這個片子,還從來沒對外借出過?!?/p>
而記者在今年徐州書展上采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時,也曾聽他講解過關于“倦勤齋”的修復過程,當時他稱:“遠遠看去很平常,但實際修繕時困難重重。比如說,地上鋪的是蘇州運來的金磚,梁架是紫檀,上面綴著2400塊和田玉,屋內整個模仿江南情調,看去似乎是竹編的隔斷,但實際上是用金絲楠木仿的?!倍绱恕盁X”還在其次,當時單霽翔還說,最令人頭疼的是,“倦勤齋”西四間內來自西洋透視方法的通景畫所用的紙,是一種只有南方才有的草制成的。后來修復人員是在安徽的深山才找到的原材料,然后又經過100多回試驗,才做成功這種紙。
王美詩提到,這段影像資料也會在南博小劇場播出,到時播出的將會是3D版本。
記者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