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9100萬美元的改建項目使得庫帕·休伊特博物館的展覽空間增加了60%,極大提升了參觀體驗和館后的空間利用,同時創造了創意性的數碼空間。
博物館新建了新的交互性技術,來豐富對于22萬件藏品的參觀渠道,不僅僅是將其作為簡單的產品,而是作為交互性的設計過程來呈現。
位于紐約曼哈頓上東城“博物館大道”的庫帕·休伊特史密森設計博物館,原名庫帕·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經過3年的大規模閉門裝修,于本月更改為現名重新開放。
這是美國唯一一家聚焦設計歷史和當代設計的博物館,擁有將近22萬件設計收藏品以及一座藏書量豐富的設計圖書館。從前的“設計三年展”一直在設計界非常著名。庫帕·休伊特博物館與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合作,提供設計碩士學位課程,并主辦國家設計大獎(National Design Award)等項目,是美國設計界最重要機構之一。
重新開張后的博物館,展覽面積比以前擴展了60%,增加了數碼設計以及許多互動環節。2015年初將推出業內人士期待已久的“神筆”(The Pen)。
進入重新開張的博物館,墻上的眾多說明牌之中,有一個牌子寫著“歡迎拍照”,這是我在紐約逾百家博物館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歡迎牌。在社交媒體日益活躍的今天,這一條非常有利于博物館與觀眾的雙向互動,也有利于博物館形象的推廣和宣傳。
9個新展同時推出,
展現設計的歷史和未來
卡內基的老房子外表看起來和以前沒有多少變化,除了大門外新增加的醒目的博物館名稱。然而博物館里面的一切,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館方以9個展覽的規模,隆重慶祝博物館的重新開張。
整個三樓是一個大型的展覽:“工具,人類的延伸”(Tools: Extending our Reach),展示從舊石器時期的打制石器工具到航天時代的宇宙飛船模型,從東方人發明的算盤到最新的電腦。
二樓“館藏作品精選”(Making Design),是從館藏21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設計作品展。包括平面設計、家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從傳統的設計作品至最新潮的3D打印作品。館方借助300多件精選的設計作品,體現設計作品在線條、形狀、圖案、材質和色彩五方面的特性。
一樓的“麥拉·卡爾曼策展設計展”(Maira Kalman Selects),由著名的《紐約客》雜志作家、藝術家卡爾曼從館藏品中精選的作品,以生活為主題,包括生老病死等各方面的設計物品。
“佛羅斯特及邱徹設計展”(About the Passion for the Exotic: Lockwood de Forest, Frederic Church),展示19世紀著名設計師佛羅斯特和畫家邱徹作品;
“為人類的設計”(Beautiful Users),位于博物館一樓,以互動的姿態歡迎博物館的參觀者,主題集中在:使用者的不斷改進,設計作品不斷走向完善;
“”(Immersion Room)將館藏作品和觀眾互動完美地結合起來;“模型”(Models & Prototypes Gallery),展現館藏的建筑模型,尤其是各種各樣的樓梯設計模型;“休伊特姐妹收藏”(Hewitt Sisters Collect)展示博物館創始人薩拉和埃莉諾·休伊特收藏的藝術和設計作品;“設計實驗室”(Process Lab)除了設計作品的陳列,更多的是與觀眾互動。
常規展覽的互動環節
三樓的特展是《工具,人類的延伸》。通常傳統的展覽做法,就是展示各個時代不同的設計工具。庫帕·休伊特史密森設計博物館的高明之處,是引進了互動環節,讓觀眾不僅可以觀看,還可以不時參與其中。
在三樓展覽廳的正中位置,陳列的是墨西哥藝術家達明安·奧特加(Damián Ortega)的裝置作品《宇宙的控制者》,數百件手工工具,如鐵錘、鋤頭、扳手、鐮刀、剪刀、鋼鋸、刨刀、手鉆、鐵鏟等。藝術家以獨特的陳列方式將工具高高低低懸掛在空中,遠看是一團漂浮在空中的工具之“云”,走近了,發現自己可以從中間穿越過去。事實上許許多多觀眾都好奇地從這一堆看起來有點可怕的工具中間穿行而過,而且不斷拍下照片。這也許是全館被觀眾拍照最多的作品。盡管觀眾不可以觸摸展品,但在“穿越”之中,可以獲得一種新鮮的體驗。當所有的錘子鐮刀鐵鏟貌似從您身邊飛馳而去或飛馳而來,那種感受是非常獨特的。
三樓展廳的一角,還有兩座互動器械,也非常受觀眾歡迎,一座是素描機器人(Sketchbots),觀眾走到拍照的鏡頭前,一兩秒就可以被機器拍下頭像,機器人就會在稍后的時間將觀眾的頭像在另一側的大型沙盤中一筆一劃地畫出來。也許由于參與的觀眾比較多,一般拍完照片之后,素描圖需要等候半小時或1小時才能繪制。當然,素描圖是畫在沙盤上,隨著沙盤的轉動而被重新覆蓋,觀眾無法將圖像帶走,只可以拍照留念。
另一件是用人手動作遙控的器械,觀眾站在器械前面,就像一名指揮家,前面機器內的升降塑料小柱子就會將紅色的小球往不同方向頂起或降落,隨著指揮者動作的變化,紅色小球就在容器內翩翩起舞。
(Immersion Room)位于博物館二樓東側的廂房,此房原來是卡內基愛女瑪格麗特的臥室,展覽設備是一張交互智能玻璃桌,以及投影儀。
觀眾進入展廳之后,可以在智能玻璃桌面找到館藏的墻紙圖案,這些圖案包括1820年德國阿諾德(J.C. Arnold)設計的作品,1928年設計的帶有撒哈拉沙漠駱駝的壁紙,還有21世紀最新設計的壁紙作品。
觀眾不僅可以在桌面看到這些圖案,還可以隨時投影到墻上。
更令觀眾興奮的是,觀眾隨時可以用手指在智能玻璃上繪出圖案,點擊播放之后,滿墻就會出現觀眾自己設計的作品。我嘗試了一下,在智能玻璃板上寫了一個“?!弊?,頓時兩面墻上就出現了將近200個排列整齊的“?!弊?,猶如兩幅巨大的墻紙。
互動的智能“桌面”
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電腦“桌面”有所不同,庫帕·休伊特博物館重開之后,展廳中出現了很多智能化的玻璃桌子,觀眾用手指頭就可以在“桌面”上進行交互式操作。
從一樓到三樓,博物館在展廳一共安放了15張智能化的桌子。這些圖案閃動的“桌面”,很引人注目,吸引著觀眾,從而促進觀眾主動參與,在參與之中獲得更加直觀和有趣的感受。
前面所述的,完全就是通過智能桌面的操作來實現。
人人可以動手的“設計實驗室”
一樓的“設計實驗室”(Process Lab),是整個博物館展覽之中互動環節最多的部分。
比方說設計作品的陳列。如“怎樣采用本地的材料進行設計”,展柜中陳列的是采用最常見的竹木材料制成機械手臂或者骨傷防護板?!扒叭说脑O計如何影響后人”,展柜中陳列的,是一批不同時期的餐具,觀眾可以發現其中的傳承關系。
除了展柜之中少數“不準觸摸”的展覽品,這個部分多數節目需要觀眾參與來實現。
“燈光設計手工坊”(Prototyping With Light)由林賽·阿德爾曼工作室(Lindsey Adelman Studio)提供,裝置了許多不同顏色的透明膠紙和電燈,觀眾通過采用不同顏色的透明紙,改變燈光的顏色。
互動展廳專門設有留言交流板,觀眾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貼出自己的設計想法,也可以看到別的觀眾的設計觀念分享。
讓人期待的“神奇數字筆”
傳說中的那根神奇數字筆(The Pen),觀眾進館的時候拿著神筆,邊走邊用神筆指點展覽中的作品,可以建立自己的虛擬收藏,還可以通過神筆了解關于這些作品的詳細情況。
這是一支非接觸式的交互筆,通過近距離的感應,就可以進行信息獲取或進行互動。
除了獲取信息,神筆還可以和展廳中的智能桌面結合使用,用神筆進行現場設計創作。
不過目前這根神筆還沒有開始使用,樣本只是在博物館一樓的玻璃柜中展示。據說將于2015年春天投入使用,預計到時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前往體驗。
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老房子
博物館所在的老房子,這個特別的六層樓,是一所喬治亞式風格的老房子,1966年成為美國國家地標,原本是著名鋼鐵大王和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私人住宅。1899至1902年建造。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座安裝電梯的私人住宅,也是美國第一座安裝中央暖氣系統的私人住宅。
卡內基1835年出生于蘇格蘭,1848年,跟從父親移民到美國,卡內基13歲開始打工,多年的奮斗之后,成為美國鋼鐵大王,財富僅次于洛克菲勒。
1901年,卡內基退出企業,他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將畢生所賺到的金錢全部回饋給社會。捐款多數用于美國以及蘇格蘭3000多家圖書館和教育機構的建設。包括卡內基大學(后來合并為卡內基-梅隆大學)??▋然?919年去世,其妻子露易斯在此居住至1946年辭世,1972年,卡內基基金會將這所房子捐贈給史密森學會,1977年這所房子變身為設計博物館。
參觀信息
庫帕·休伊特史密森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
時間:每周七天開放,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周六延時至晚上9點。
地址:2 East 91st Street, New York NY 10128 (與第五大道交匯)
門票:成人18元,耆老12元,學生9元,18歲以下免費。周六晚上6-9點隨意付費。